我該放棄讓我不快樂的高薪工作嗎?
2019年,我因為熱愛重訓,放棄哥倫比亞大學學歷必進的高薪穩定的科技業工作,轉職健身教練.2021的現在,我在花蓮數位遊牧,依有著蔚藍海景與油亮棕梠樹的窗邊,寫下這篇文章.這一切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生活光景,卻是如果當初留在科技業的話,大概不會達到的夢想.
你有一個光鮮亮麗的工作機會,卻很想放手嗎?
很多人以為我丟下常春藤學校的學歷、穩定高收入的科技業工作,轉職健身教練是一件瞬間、勇敢、斬釘截鐵的事,殊不知這其實是透過一連串自我探索的旅程、歷經三年的「我要辭職!」和「留下來再試一下吧!」不段擺盪間才到達的結果.而現在正在數位遊牧的我也才能更看清楚,轉職健身教練只是個必要的轉折、一個暫時性的階段狀態,但他它就像人生其他選項一樣,永遠不會是一次性決定人生所有走向、決定你人生是黑白還是彩色的門閘.
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總是要有個起步.而當你正猶豫不決,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人生新方向;或更倒退一步,不知道要不要放棄現在手中這個選項時,你要怎麼做抉擇?
人人稱羨的大好前程,卻不是你想要的人生
先說你你有個人人稱羨的工作,從任何角度來看,他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-除了從你的角度來看.也許這份工作外表光鮮亮麗、擁有高潛力的收入、也許這份工作將能帶給你畢業時一直想像自己在工作的「戰場」上能夠 「finally make it」的那個時刻,唯一的問題只是:深在其中的你感到無比的悲慘.
夜深人靜時,只有你知道:你在為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夢想努力、你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格、你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的小孩、正在成為某種愚蠢的大人,而你已不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.但你還是不敢放手,因為這個放掉這個人人稱羨的好機會,你可能斷送了自己的「大好前程」,或者達不到那個當你年輕時想像成為一個「功成名就」的「大人」時,你應該要有的那種人生.
「如果今天我沒有這個專案/工作,我願意付出什麼來獲得它?」
我在科技業時,最後迫使我認知到,我對於現在的工作已經生無可戀的(是的就是這麼慘),就是 Essentialism (少,但是更好)一書者 Greg McKeowng 的這個問題.當時的我剛轉到 Fintech 金融科技專案,團隊裡其他的同事都極度興奮,因為開始金融專案便代表「錢」途無限、代表進入龐大資金流的權力結構中心的機會.然而我卻對金融科技一、點、興、趣、也、沒、有!
但即使完全沒有任何興趣,我卻更捨不得放手,因為這不就是我當初進科技業的目的嗎?獲得高薪、穿著緊身裙和高跟鞋、進出令人眩目的工作場所,以某種行內人才聽得懂的術語區分自己的優越性.如果能把這個案子做得好,那未來要跳槽去其他龍頭公司、或被看好的新創更是輕而易舉的事.所以我怎麼可以這麼不爭氣的、沒有產生相對的熱情?我怎麼可以輕易放棄這個大家搶破頭的工作?
然而當耳機裡播放著 George Mackewon 在被Tim Ferriss訪談時,被問到關於一個猶豫不決得專案機會,Greg 的回答完成敲醒了我:“If you did not have this opportunity, how much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sacrifice in order to obtain it? ”
”如果你沒有這個機會,你願意犧牲多少來獲得它?“
當我聽到這個問題時,我感覺像被閃電擊中一樣、一股強烈的電流一樣流過我的身體!「如果我我今天沒有這個金融專案,我願意花多捨代價獲得它?」答案是「0」,我不會投資任何一毛錢、耗費任何一個力氣或呼吸去爭取這個工作.在那個時候,雖然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朝哪個方向去,但我心裡已經很清楚的知道,我已經沒有待在原工作的任合理由,剩下的只是默默的等時間的醞釀,等著情緒、機緣的來臨.
在看職涯選擇時,我們很容易被「現狀偏差(status quo bias)」所綁架,也就是我們只能以現狀為基準思考,任何偏離現狀的可能性好像都變成一種損失.但是當我們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來看,反而更能從更內心的深處來觀照現在這個人生選擇,到底是不是我們真心渴望的.
你也有一個難以抉擇的人生決定嗎?一個不敢辭得工作、或離不開的關係?
如果你沒有這個機會,你願意犧牲多少來獲得它?」